科技的发展在当今的社会起到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智能制造业的应用领域。现代化的许多智能设备都离不开“芯片”。近两年来很多人都亲眼目睹了华为在芯片上所面临的“坎坷之路”。由此可见“芯片”的技术发展和生产着实要紧。
当华为再次面临美国制裁时,华为在“芯片”生产中的步伐是不能够停止的。那么此时华为的“芯片”生产交给谁则变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经过仔细的斟酌后,华为将“芯片”的代工生产放在了“中芯国际”。
为什么华为能够放心将这件重中之重的事情交给“中芯国际”呢?原因还在于“中芯国际”目前的第一大股东让人安心,其背景并不简单!但是在此之前,“中芯国际”的股东几次易主!
01
纵观“中芯国际”的一路历程,它的发展充满了起伏波折。2000年4月,张汝京从海外回到上海,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海归一起创建了“中芯国际”。
它的建立过程也是不易的,20世纪末通讯产业在全球兴起,然而这一时期,西方的一些国家提出了“瓦森纳协定”,目的在于掌控高端的电子器械的命脉,不允许将其出口到社会主义的国家。
在这样一个严峻的背景之下,张汝京想要创办一个电子器械的公司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无奈之下,张汝京和其伙伴在创建“中芯国际”的同时只能引进多个外资入股,以求生根。此时的“中芯国际”的股东十分的分散,大部分都是零零散散的外资企业。
之后,因为张汝京有着在“德州仪器”20年的工作经验,所以很快地,由他带领着团队开始着手建造建生产厂房,最开始的时候“中芯国际”主要生产集成电路晶圆。2002年初,第一厂可以进行量产并在当年获得ISO认证;2003年可生产制作0.13微米级晶圆。
02
到了2004年,“中芯国际”的产品得到多方的认证,并且成功扩大厂房和生产。当年的3月,“中芯国际”巡捕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两地同时上市。此时的“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是“上海实业”,占比13.6%。
然而此时,“中芯国际”已经和另外一家芯片公司“台积电”打了一年的官司。其中缘由还要从张汝京和“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之间的联系说起。
原来,张忠谋与张汝京一样,也曾在“德州仪器”工作过二十余年,而且“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于是,在“中芯国际”发展的过程中遭到“台积电”的投诉,称其专利技术有抄袭侵权的嫌疑。
从2004年到2009年之中,“中芯国际”先后多次败诉,前后赔偿“台积电”近两亿美元以及百分之8的股权。截止到2009年,“台积电”成为“中芯国际”第三大股东,而张汝京也因此离开了“中芯国际”。
03
张汝京辞职之后,在2009年和2011年,“中芯国际”先后由王宁和邱慈云担任掌权人。2010年的时候,复杂的局势之下“中芯国际”的大股东再次易主,从“上海实业”转变成了“大唐电信”,占比14%。2011年邱慈云担任首席执行官后,开始有心着手整顿“中芯国际”的股权。
然而邱慈云掌权的初期,“中芯国际”内部的斗争十分激烈。因此,在短短三年之中,“中芯国际”的技术水平因为人事的频繁变动陷入了停滞。庆幸的是,2015年的时候国家对电子芯片的扶持给了“中芯国际”喘息的机会。
截止到2016年,“中芯国际”的股权虽然有所变更,但是“大唐电信”还是其第一大股东,并且增持股份至17.16%。
2017年5月,赵海军担任“中芯国际”的CEO一职才结束了长达多年的内斗。安稳下来的“中芯国际”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技术研发已经和“台积电”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同年,“中芯国际”便引入了芯片行业的高端人才梁孟松。随着梁孟松的加入,“中芯国际”才慢慢的恢复行进的步伐。此时“大唐电信”依旧稳居“中芯国际”的第一大股东之位。
04
“大唐电信”在“中芯国际”的一路发展至今的过程中参与了一半的时间。作为其第一大股东,“大唐电信”是“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控股的子公司,有着非常雄厚的实力来支撑“中芯国际”的发展。从其背景上而言,“大唐电信”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股东来支持着“中芯国际”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国家在背后的默默支撑。
今年华为再一次受到“制裁”的时候,能够让其放心的将芯片的代生产任务交托的对象必定是让人绝对心安的。而“中芯国际”有着“大唐电信”作为第一大股东,有着很大的发言权。所以华为处处受制之下的最佳选择也是“中芯国际”。
如果“大唐电信”作为“中芯国际”的第一大股东还不足以让华为安心,那么,今时“中芯国际”的第二大股东“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以及其第三大股东“紫光集团”同时坐镇。“中芯国际”便是一个完完全全令人心安的选择。其实,从宏观上来看,“中芯国际”经过层层洗礼,早已从刚刚成立时的大部分外资控股逐渐转变成了“国营企业”控股。
无论是“上海实业”还是后来的“大唐电信”,它们都只是一个我国能够自主发展生产芯片的一个佐证。如今“中芯国际”不断的专注于“成熟工艺”的发展,它在“成熟工艺”的产能上有着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占比。
当今的芯片市场走向也将有着新的面貌。除此之外,对于“中芯国际”而言,它的创始人张汝京虽然中途辞去,但是,正是当初他想要在国内发展电子科技的远大志向,才使得我们如今能够在这一领域占领一席之地。相信随着我们在芯片行业的不断耕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来临。